·魅力乡镇

补短板 堵漏洞 强弱项打好城乡环境品质提升“翻身仗”

2022-02-14 11:18:29 作者: 浏览数:
设置

  2022年以来,大竹县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总结,通过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等措施,着力整治环境治理疑难问题,城乡环境品质得到全面提升。

  补基础短板。一是完善城区配套功能。开展“游摊安家、广告定点、车辆归位”专项整治工作,规划设置便民摊区15处,广告张贴栏38处。增设非机动车停放区800余处,机动车停车位900个,建成“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6处。二是实施亮化美化工程。在城区背街小巷安装路灯11处,共计59盏;在高速出入口、公园、广场等重要节点完成各类鲜花栽植42.975万余盆,立体景观3组,公共场所更换座椅580个,维修健身器材102套。三是推进垃圾处理体系建设。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为抓手,积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理模式,全县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进一步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在全县31个乡镇(街道)建设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42座,在东柳街道、石河镇、月华镇、庙坝镇集中购置充电式垃圾收集车54辆、“四分法”垃圾亭88组、四分类垃圾桶118组。

  堵管理漏洞。一是做好容貌秩序管理。对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等环境治理重点难点区域,采取延时管理、错峰作业、定点值守的方式,因地制宜、分类施治。共取缔流动售货100余处,规范骑门摊点340余处,拆除破损广告200余处、清除“牛皮癣”1000余处、清除占道杂物和石墩300余处,整治规范9个城区农贸市场周边市容环境秩序。二是做好交通秩序管理。重点整治“车辆乱停、乱行、乱鸣喇叭、乱跑洒、行人乱穿”等交通乱象突出问题。规范非机动车辆停放2300余辆,现场拖车160余辆,处罚和劝导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600余人次。三是做好“门前三包”制度管理。进一步落实临街部门、单位、经营户和住户主体责任,及时更换破损责任牌,全面开展日常督查和考核评比,并进行“红榜”表彰和“黑榜”曝光,有效推动“门前三包”主体责任意识深入人心。

  强卫生弱项。一是强化环卫保洁制度。城区建立环卫分区作业标准,提高机械作业频次,每天对主次干道冲洗1次、机扫2次,每周对背街小巷冲洗2次、清除卫生死角300余处。各乡镇采取包片包干、一天一大扫+连续性保洁等作业方式,安排专人督促环卫工人对各自负责的保洁区域做到“勤扫、勤捡、勤查”,垃圾桶要即脏即洗、摆放整齐,确保干净整洁无卫生死角。二是加强宣传报道力度。多措并举开展垃圾分类、创文、干干净净迎新春、社区“大扫除”等宣传活动。充分借助“两微一抖”、电视台、报纸等宣传载体,以“干好环境治理,讲好先进故事”为切入点,深入报道我县环境治理典型事迹和先进做法,迅速掀起环境治理宣传热潮。三是加大督查整治强度。多形式开展环境治理专项督查工作,对照环境治理目标和责任清单找问题、查进度、督成效,对垃圾处理不及时、杂物乱堆码、车辆乱停放等环境突出问题做到曝光问题不遮掩,狠抓整改不护短,问责处理不手软,着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共开展督查整治工作4次,发现环境突出问题120余起,口头批评教育10次,电话整改通知5次,整改率达100%。

责任编辑: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