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4月14日,自贡人的朋友圈中流传着一段视频,视频中某地出现了大量的“癞疙宝”,在地面聚集、跳跃。这种现象引发了网友的猜测,是否自然灾害的前兆。据自贡市防震减灾局、市观鸟协会相关专家介绍,该动物系中华蟾蜍,这是气候变化时中华蟾蜍的正常活动现象,与地质灾害并无联系。
气温骤降的雨后
邓关大桥下数千只“癞疙宝”聚集
这段视频共长2分10秒,画面中一段地面尚未干透的地方,满地都是跳跃、爬行的“癞疙宝”,看起来令人直起鸡皮疙瘩。画面显示,这是一条公路的坡坎下,视频中还有一个女性的声音在与别人交谈——“好多哟,是不是要地震哦?” 。
视频中显示的“癞疙宝”至少有数千只,体型较小。视频中的人声称这是“邓关大桥”。经证实,该视频中所记录的画面确实属实,而地点也确实是在自贡沿滩区邓关镇劳动路的大桥下。
4月14日,该大桥附近的居民向封面新闻记者证实,4月13日,当地气温骤降 ,还出现了降雨,大桥下确实出现了数量颇多的“癞疙宝”。雨停后,很多都被踩死,而第二天仅剩下很少的“癞疙宝”在地上爬行。
“癞疙宝”系中华蟾蜍
该现象系雨后中华蟾蜍正常活动
“视频中的动物系中华蟾蜍,学名叫Bufo gargarizans,这是一种在中国大 地普遍存在的两栖动物。”自贡市观鸟协会理事长李一凡介绍,自贡属于亚热带气候,空气湿润,农田、池塘等湿地较多,所以中华蟾蜍的数量会更多。
李一凡介绍,两栖动物属于脊椎动物从水栖到陆栖的过渡类型。幼体生活在 水中,用鳃呼吸,即蝌蚪;亚成体则可以“上岸”。虽然能够短暂离开水体,但由于皮肤裸露,往往不能长期离水,并要求空气中的湿度达到一定比例。
“视频中的中华蟾蜍,当空气湿度比较大,尤其阴天的时候,就可能会大量 上岸。这是一种完全正常的自然现象,与地质灾害并无联系,民众不必恐慌。”李一凡说,之前一个礼拜气温普遍较高,而4月13日骤然降温降雨,是适合中华蟾蜍外出活动的天气条件。一般春季、夏季降雨后,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
随后,封面新闻记者又致电自贡市防震减灾局,值班人员称,昨天已有市民 打进电话询问。“这是因为天气变化较大,这种现象属于正常现象。目前,我们对地震的相关监测显示一切正常。”
责任编辑:cherry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