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南充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发布时间:2019-10-23 10:12:57    来源:南充日报    浏览量:    作者:刘舒艺/文 伍伟铭/图

 
努力探索 创新机制

南充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1234
 

  近年来,我市秉持“残疾人康复,儿童救助先行”的理念,坚持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以“量服康复”为抓手,以“四个精准”为标准,积极创新机制,探索路径,强化服务,提升水平,形成了“政府主导、残联主抓、机构实施、财政保障、部门支持、社会补充”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模式,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持续接力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成效明显
  近年来,全市财政累计投入2.1亿元,已建成康复中心10个、面积约4万平方米,遍布9县(市、区);已初步选址拟新建市级康复中心17500平方米;部分康复机构自行租赁特校、民居等解决场地5300平方米。形成了国有为主体、民间为补充的市县两级康复阵地体系,具备了同时开展3000余名残疾儿童、4大类康复训练项目的承载能力,提供了残疾儿童就近就便康复条件,解决了“有地方康复”的问题,实现了康复阵地规模化。
  我市从2011年试行引进第1家专业康复机构起步,到2019年近十年的培育,目前全市已有各类康复机构35个,各类康复设施设备总价值达3600万余元;共有儿童康复持证从业人员302人,解决了“有人康复”的问题,实现了康复机构专业化。
  市残联自2011年开始实行康复经费项目化,即在中、省资金的基础上,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均按比例对康复项目足额匹配预算经费,确保了康复项目的持续进行;今年3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同时由市残联与市财政联合配套印发了资金管理的文件,对救助标准、配套金额、结算办法进行细化,将康复救助经费制度化。自2011年以来,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8467.2万元,从根本上保障了康复救助的顺利实施,解决了“有钱康复”的问题,实现了康复经费制度化。
  近10年来,全市开展残疾儿童脑瘫、智障、孤独症、听力语言等康复救助6562人次,其中救助重度听力残疾儿童334人次 (安装人工耳蜗110人);救助孤独症儿童557人次、智障儿童1875人次、脑瘫儿童3796人次。通过康复救助,残疾儿童普遍减轻了功能障碍,改善了功能状况,提高了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据去年统计,康复有效率均在90%以上,家长满意度在98%以上,今年上半年评估家长满意度达100%,有22%的残疾儿童融合到普通幼儿园、学校随班就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解决了“有效康复”的问题,实现了康复效果社会化。
  在国、省救助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工作实践,我市迅速出台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意见,实现了救助全覆盖,拓展了救助内容,提高了救助标准,延展了救助年龄,同时在救助流程、经费结算、阵地建设、机构管理、康复研究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实现并坚持全天候训练,每年训练12个月,每个月不少于15天;配套实施了为在训残疾儿童购买意外保险,发放生活、交通补贴,为陪训家长提供就餐便利和免费住宿等办法;建立了与财政、卫健等部门良性互动、配合支持的协调机制,初步形成了制度安排有特色、救助政策有特点、部门支持有特惠的工作格局,解决了“有法康复”的问题,实现了康复工作特色化。
多措并举 残疾儿童康复体系更加完善
  从2011年至今,我市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大致经历了初始破题、持续开展、全面提升三个阶段。
  首先,建立了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成立了市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对市残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进行了职责定位和分工,共同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各县(市、区)也建立了相应的协调配合工作机制。
  同时,建立了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先后从出台单一零星的调整残疾儿童康复项目医保报销范围、实施脑瘫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制定康复项目资金预算结算办法等措施,到市政府出台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实施意见及今年出台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意见,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保障体系,实现了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由项目向制度的转化。
  此外,建立了完善的协作指导体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市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形成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特别是财政、民政、卫健、教育等部门在资金保障、医保低保、资质审定、技术培训、预防筛查、活动开展和融合教育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有序衔接、整体推进、顺畅运行,形成了高效的工作运转体系。
  市残联以“量服康复”为抓手,组织开展救助工作。各级残联利用助残日、残疾预防日、世界孤独症日等宣传活动和新闻媒体、公益广告,以及派出工作小分队进村入户广泛宣传康复救助政策和知识;与妇幼保健院、基层卫生院实行筛查信息共享,动员和转介残疾儿童积极参加康复训练。全市常年参训人数由最初的几十人次发展到一千多人次。
  南充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起步于2011年市康复中心脑瘫项目,发展于2014年南部县康复中心康复项目,提升于2017年西充县康复中心康复项目,普及于至今县县都有康复阵地与项目。市残联根据残疾儿童类别分布情况,引导康复项目和机构合理布点、错位发展、避免重复、杜绝空白,三区六县的项目和机构都有各自优势和特点。近几年,市残联将各项康复项目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各县(市、区),纳入年终考核,并据此预算、结算补助经费,促进县(市、区)加快发展。南充已经有社会资本与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合,有的机构已经走出南充作康复。
  市残联多次深入县(市、区)残联和机构调查摸底、掌握情况,对训练场地、功能配置、设备要求、师资培养、训练标准等进行现场指导和督查;通过南部县残疾预防国家级试验区、西充县市级康复示范县等试点的示范引领和现场观摩交流,以及组织赴省内外考察学习,整体推进了全市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提档升级,营山县、蓬安县、仪陇县、高坪区等已经显现出了后发优势。
规范管理 残疾儿童康复能力飞跃提升
  在康复阵地建设方面,市残联以专业机构为依托,具体实施康复训练。年初,各县(市、区)残联自行筛选有合法资质的试点机构向市残联申报,市残联和市卫健委按相关标准严格审查审批后,联合发文确定定点机构名单;市残联每年组织专家团队,对定点机构逐一进行全方位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并在全市通报,对有问题的发布整改清单并限时整改,再根据整改结果作为是否继续定点的依据。近四年,市残联均引入第三方评审机构对康复定点机构进行评审,其结果作为经费结算的依据。
  县(市、区)残联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公开招标确定康复服务机构,在康复中心无偿提供基本场地、部分设施设备和辅具供机构入驻,双方履行相关手续予以明确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等责权关系,促进了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目前已有10家机构入驻市、县区9个康复中心。
  儿童康复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依靠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市残联狠抓培训提升师资专业水平,严格康复人员学历、专业、年龄等从业资质要求,优化师资结构,分批次组织参加业务培训、进修学习和学术研讨活动;组织引导机构负责人、管理人员参加中、省康复政策法规培训,聘请市财政局、民政局、税务局专家举办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非企业组织所得税税收政策、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等培训班。
  同时,市残联每年安排专项经费,邀请专家进行观摩教学、现场评估指导和举办专题讲座,累计举办各类培训20余期,培训3000余人次,培训家长1000余名。同时敦促、支持机构多渠道融资增加投入,提档升级设施设备。
  市残联先后采取设置意见箱、公布举报电话,实行家长满意度测评、不打招呼直奔现场“飞行检查”、抽调各县市区残联人员交叉检查、约谈提醒机构负责人、通报批评和扣减经费、取消定点资格等措施,重点强化训练时间、训练档案、质量控制的管理,突出其真实性、规范性、有效性的核查,严防训练缺失、弄虚作假、套取骗取资金等问题。今年又在南部、西充先行试点使用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管理平台,实现了训练刷脸签到、自动录入训练信息,残联与机构、残儿家长三方互动等智能化管理,“一切让数据说话”。
  市残联与各康复机构通力合作,大力宣传引导,动员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人士纷纷参与,经开区税务局、顺庆环都路社区“爱心妈妈”、莲池幼儿园、金红幼儿园等社会助残组织、驻市高校等500余名志愿者长期与在训残疾儿童开展亲情联动、残健融合、送温暖活动,形成了关心支持参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良好氛围。
抓住机遇残疾儿童康复事业再上新台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并为残疾人康复指明了方向。
  省残联对南充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特别关心,多次深入南充各县(市、区)康复中心和机构,听汇报、看资料、搞座谈、提建议、作指导。
  南充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关心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市政府常务会专题学习《残疾人保障法》;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及市关工委领导多次深入残联、机构搞调研、听汇报,看望参训儿童,慰问康复老师,现场研究解决问题等,有的地方在机构招标入驻前,专门由政府领导率相关部门到市残联沟通。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是一个系统的民生工程,意义重大,必须坚持实施,做好做实。”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是残联组织天然的主责主业,是各级残联职能所系、责无旁贷。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牵涉面广,关注度高,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必须从政策层面予以刚化、从制度层面加以固化、从机制层面加以强化,形成更加牢固的政策制度保障体系。
  “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历经近十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到精,从零散到整体,从单一政策到形成制度,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康复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力量薄弱、服务能力不均衡等问题。”市残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量服康复”,不断优化项目布局,努力完善工作机制,大力提升康复救助质量和效益,为推进残疾儿童康复事业再上新台阶贡献残联力量。
  本版稿件由 刘舒艺/文伍伟铭/图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祥云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402000057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