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雅聚相如故里,传承中华国粹 ——墨染千秋第二届全国诗友会

发布时间:2019-05-05 20:09:04    来源:巴蜀新闻网    浏览量:    作者:母柏权文/图

  本网讯(南充市政协 母柏权文/图)5月2日至4日,墨染千秋联络重庆、山西、贵州、陕西、山东、福建、湖北等十多个省市诗词学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理事、诗词爱好者,精心组织创作采风活动;从南充采风地到蓬安接着采风,观光蓬安各个景区、景点,持续时间两天,一行70余人,蓬安县委宣传部、蓬安县作协、诗词学会的热情接待与陪同,采风座谈会在蓬安"临江阁"举行,紧接地气采风,一实践"文艺中兴莫惧迟,国学本是万年枝,诗人南北齐相聚,墨染千秋共此时"的初心,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采风与座谈由副秘书长金晶女士主持。

  (诗友开展创作理念大讨论) 第一站是建于明代的万寿宫,诗友们身临其境,步行梯步、长廊、戏台,尝试落座观戏,仿古咏唱几曲;川东北民居风格的周子客栈,审读具有400多年的黄角树即榕树,推想出许多传奇故事;回过头沿着红军街,重温上个世纪1938年红军路过停歇的古镇街,后命名为'红军街',以表对祖国解放付出艰辛工作的红军的怀念和敬仰。


(诗友留影)

  第二站就是位于龙角山半山腰的吴道子广场,即休闲广场,导游解说员以流畅的语言,解说画圣吴道子漫游嘉陵江几年,描绘嘉陵江风景图,则一个夜晚功夫,完成一道圣旨,即描绘出《嘉陵江300里旖旎风光图》;诗词学会会员们,跟随导游,瞻仰画江楼,即八角楼,镂空窗廊,古铜古色,二楼临江处,好像画圣吴道子在捋须望江,审读江浪澎湃汹涌,将'成竹'移植于胸……模仿吴道子漫步望江走廊,几步梯子,一段平路,感觉到吴道子沿江两岸漫游的情形,一步一留足,一态一姿情,感悟嘉陵江流域及江畔两岸起伏跌宕的山脉。

  第三站则是濂溪祠和爱莲池,追述其由来,神学家周敦颐在周子古镇'濂溪祠'位置讲学,后人并以此为'濂溪祠',谨供后人瞻仰与缅怀之;步行体验爱莲池上弯弯曲曲的走廊,感觉崎岖通幽之妙,爱莲池里许多荷叶由黄返青,日渐吐绿滴翠,荷尖儿,正在孕育着荷花的花蕾,待到盛夏开放,驻足遐想良久;诗友们纷纷与爱莲池石雕合影留念。

  品过远近闻名的"河舒豆腐",第四站便是举国之名的"百牛渡江",当车开进"百牛渡江"景区内的停车位置,诗友们从不同的车口里蹦出来,一个个涌向江边,虽然没有看到"百牛渡江"(这是第二天即4日观景的一站),但遥远的太阳岛的草坪里,有无数的牛儿低着头,"亲吻"着一截一截的初夏茂密的嫩草,和在草丛里爬行的蚂蚁一样,慢慢移动,填饱肚皮,待到夕阳时分,唱着凯歌返回入圈,夜间休息时反绉,逐一消化;这儿,的确风景旖旎,天然环保。

  采风兴趣,达到极致,墨染千秋发起者、组织者、诗词学会副秘书长金晶女士一呼百应,采风诗友聚集在"临江阁"会议厅,举行"采风"感言座谈会,共七个议程,一是主持人、副秘书长金晶女士闪亮推出与会诗友个人基本情况,尤其推出诗友的诗词创作成果;二是副会长王瑞德代表南充市诗词学会发表重要讲话,他从古镇历史文化说起,要求诗友们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国粹,推行诗词创作年轻化,传承诗词采风与创作,反映新时代精神;三是曹衷铭代表县委宣传部致欢迎辞,介绍蓬安县情,交代蓬安新"三城"规划,蓬安景区是各位诗词创作的源泉;四是康伟、姜子山、樊旭东等分别代表各地诗词学会发表讲话,着力体现这次墨染千秋全国诗友们采风意图与新获;五是金晶介绍"墨染千秋"的涵义、发展沿革及影响力,诠释其三个关键词"古诗词""传承""沟通",让与会者明白"墨染千秋"的外延和发展规模;六是自由讨论发言,胡良荣、陈寿章、王俊榜等等发言,谈到对相如故里各个景点的感悟;七是拍照与会人员集体合影留念。


(总结会)

  会议强调指出:各位师友,严格要求自己,责任,任重道远,创作,书尽时代风流。一要坚持"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确保诗词创作的政治纪律和政治方向;二要多通过微信平台沟通,特别珍惜集体"采风"面对面接触,心与心的互动;三要加强诗词知识的学习,懂得韵律与平仄,不断自我进修,提高诗词创作质量;四要紧接地气,从百姓那儿吸取营养,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诗词作品;五要用心填写诗词,反映新时代新作为新风貌,切实践行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新闻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新闻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祥云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302000188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